健康資訊

中風

2022.11.16

中風是甚麼?

 

中風的醫學名稱為「大腦血管疾病」。腦部的血液供給因某些原因而減少或阻斷,令腦細胞突然缺氧,數分鐘內可令腦細胞損壞而失去功能,進而令該部份腦細胞所支配的身體功能受障礙。

 

中風是嚴重的內科急症,三個月內的死亡率大概是百份之三十。然而,生存者當中,有超過一半會完全回復自我照顧能力,少於兩成的病人有嚴重殘障。復原因素除取決於腦部受損的嚴重程度(包括中風的類型,範圍及位置)、併發症的產生以及中風前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之外,病人和家屬∕照顧者態度和支持以及適當的康復治療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。

 

中風主要分為兩大類:

缺血性中風

因腦血管栓塞引致,較為常見,超過七成的中風屬此類。腦血管的粥樣硬化,令腦部動脈中形成血栓; 或是在心或頸大動脈所形成的栓子,游離到腦血管,阻塞血流。而心臟其他疾病包括心律不齊、心瓣問題以及冠心病皆可導至中風。

 

出血性中風

因腦內血管爆裂出血引致,多與長期性的高血壓有關; 亦有是腦組織表面的血管爆裂, 這與先性的腦血管病變有關,血流入蜘蛛網膜下腔(腦組織與頭骨間位置)壓迫腦組織, 且出血後血管收縮,令血流進一步減少。

缺血或出血均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分的養料和氧氣,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,產生各種神經症狀。小中風(即「短暫腦缺血」,TIA)的成因與缺血性中風相同。

 

大部份中風前均無先兆。當出現下列警告訊號時,要立即延醫診治,以減低中風的後遺症:

 

1

言語不清或說話表達出現困難

2

一隻手臂、腳或半邊臉突然發生短暫的麻痺、軟弱無力或癱瘓

3

視線突然模糊或一隻眼睛看不清楚

4

突發性的劇烈頭痛

5

身體平衡及手腳協調出現困難、或突然無故倒下

6

無故頭暈或昏厥

7

可能出現失禁

 

預防中風

1

控制高血壓

2

非藥物治療:減少飲食中鹽分的攝取,遵從「三低一高」飲食原則,控制體重,定期運動,避免酗酒

3

藥物治療:按醫生指示服藥

4

立即戒煙

5

控制糖尿糖

6

降低血膽固醇:從飲食、運動入手,需要時按醫生指示服藥

7

處理壓力,學習放鬆

 

(資料來源: 醫院管理局智友站)